Search


蘆筍,台灣曾在1970年代開始大量種植蘆筍,品質和產量曾在1978年左右達到高峰,栽培面...

  • Share this:


蘆筍,台灣曾在1970年代開始大量種植蘆筍,品質和產量曾在1978年左右達到高峰,栽培面積將近1萬9千公頃,外銷產值高達1億2千萬美金,成為世界上蘆筍罐頭的主要生產國。
 
不過,到了1980年代中期,由於薪資提升和台幣升值等因素,蘆筍的栽培面積遽減,一度僅剩不到2千公頃。直到2010年之後,由於農業設施的增加,開始有農民利用溫室來種植蘆筍,降低天候因素的影響,慢慢提升蘆筍的品質與產量。
 
----
關於上述的內容, 文青別鬼扯 追加的補充如下:
 
台灣第一位試種植蘆筍的人是花蓮的郭大樹先生。郭兄早年曾在花蓮縣農會任職,負責肥料配給業務。1953年中國農村聯合復興委員會的肥料組組長Gleason前往花蓮視察,對郭大樹認真工作的態度,大為讚賞。除了當場肯定嘉勉外,Gleason還跟他玩了個許願池的遊戲,詢問郭大樹有啥願望?而郭大樹見機不可失,當場講了個讓人跌破眼鏡的心願-他想種蘆筍。
----
 
蘆筍,英文「Asparagus」是由法文「Asperge」而來,暗指男人的老二。由於蘆筍具有利尿的效果,外觀又像男性的某器官,在那科學尚未發達的年代,蘆筍一度被當成催情春藥在食用。
 
至於理由,我把它記載於《蘆筍,老祖宗的催情春藥》
http://talk.ltn.com.tw/article/breakingnews/2328212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Today’s Knowledge, Tomorrow’s Business.
View all posts